工程技术直接服务人类,高难度、大工程不仅是工程师智慧的结晶,更给人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甚至穿越未来的满足感。10月12—17日,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WFEO)在沪举行。作为亮点环节,由上海市科协承办的工程能力工作坊将于大会期间精彩亮相。昨天(16日)下午,来自全球各地的工程师们,走进分别聚焦城市更新、资源再生、智能建造、航空制造、海洋装备、轨道交通、绿色能源7个领域的工程能力工作坊,从“海陆空地”多维度探访上海工程科学技术为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攻克世界级难题挑战
开启“城市根茎——地下轨交与城市山林之旅”,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愿景。在“城市更新”工作坊,登顶国内首座高度超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体——世博公园双子山俯瞰黄浦江景致、去百年老钢厂原址改建的温室花园欣赏四季如春的奇花异草、体验源于中国折扇旋转动态设计的上海大歌剧院,可感受从从“工业旧址”到“城市绿肺”,上海如何将技术创新应用于生态和文化,服务于“人民共享”。
站在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大歌剧院保主体建筑前,来自阿曼的伊斯梅利被眼前这把融独特造型和高难度工程于一体的“中国扇”深深吸引。在中国工程师流利的英文讲解中,他看懂了柔美线条与钢筋铁骨交融出的密语:从空中俯瞰,剧院就像一把徐徐展开的白色中式折扇,阶梯呈螺旋式上升,延伸至天空,恰似打开的折扇,与黄浦江景及世博文化公园的自然景观相融合。
对这位首次来到中国上海的外国工程师来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打造出中国折扇效果的双螺旋楼梯,一个堪称史无前例的结构。“这里是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和依靠数字化技术打造的双螺旋自由曲面混凝土厚壳。为了实现最大悬挑15m而截面高度仅仅725mm的结构,我们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强度高达165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来打造。”据上海建工大歌剧院项目工程师赵宇超介绍,这个混凝土强度是一般混凝土强度的3-5倍。此前,它从来没有在建筑中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材料,上海大歌剧院是第一次。
实际施工中,双螺旋自由曲面混凝土厚壳对上海工程师们发起了极端挑战——不仅仅只是个美观的造型,而是核心承重结构,“它是曲面,还自重很大,精度要求极高”。最终,上海建工的工程师们利用数字建造技术,实现曲面的优化,自动深化以及精度控制,“数字建造技术解决了这个异常复杂曲面结构的施工可行性,更节约了非常可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据透露,上海大歌剧院预计2025年底全面竣工。
地下盾构机也有“大脑”
来到“轨道交通”工作坊,通过上海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调度指挥大楼及隧道施工现场,以“地下工程”与“城轨数字化”的联动视角,世界最大规模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建设的“上海方案”逐一解码。上海依托先进盾构技术与数字化手段赋能地下空间开发,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轨交样本。
走进正在施工中的23号线景联路站台,隧道里盾构装备轰鸣震耳,施工现场却不见粉尘飞扬,想象中凌乱的管线也不见踪影。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总工程师郭长弓告诉记者,上海在中心城区进行明挖法车站施工时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严苛的周边环境影响和制约,车站暗挖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面对复杂的地面交通环境,低净空的施工条件要求,以及道路下方管线、管廊密集等客观难题,“我们创新饱和软土敏感环境暗挖地铁车站建造技术,提出了在上海城区复杂环境采用机械掘进法或超长、特大断面管幕法修建地下车站的解决方案,突破了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建造技术瓶颈,破解了明挖受限条件下地铁车站建设难题,就像14号线的静安寺站和桂桥路站。”
与此同时,地下区间施工已升级为 “数智盾构2.0”。“盾构机就像地下隧道挖掘机,传统盾构机全靠操作员凭经验控制,比如调整掘进方向、协调拼装隧道管片,一旦操作有误差,就可能导致隧道错台渗漏;而数智盾构2.0在1.0版本轴线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掘进、自动拼装、物流自动运输三大核心作业的全流程自主运行。”
这就相当于给机器装了 “智能大脑”:它能自主判断地质情况,自动调整掘进速度、压力,不用人手动操作;管片拼装机也升级成机器人,通过智能模块能做到毫米级精准拼装,比传统人工拼装精准得多;再配上无人驾驶的电机车运输材料,掘进、拼装、运料三个核心环节能无缝衔接,效率比以前高很多。而且,“数智盾构 2.0 ”已经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了效果——在13号线西延伸项目里,它实现了连续273.6米自主掘进。“这期间沿线地表沉降控制在正负10毫米以内,对地面道路、建筑几乎没影响。”
走出轨道交通的地下工程奔赴蓝天,“智能建造”工作坊里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通过空间串联T1、T2和在建的T3航站区,全景勾勒“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工程”20年建造历程;“航空制造”工作坊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浦东基地围绕C909、C919总装集成和生产工作,展示人机共融柔性装配线等创新实践……穿梭于一张张由“创新工程成果+顶尖工程师人才”打造的城市“封面”,“上海方案解决世界级工程难题”的核心能力令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工程师们上海配资公司,不约而同啧啧称赞。
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